
近日,李女士向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“民声直通车”反映,其在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就诊后,自己的看诊视频未经同意便被发布在该医生的社交平台账号上。虽然面部被打码,但熟悉的身形、声音和病史细节,让朋友一眼就认出了她。
如今,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医疗科普账号遍地开花。除了医生亲自出镜讲解专业知识,不少账号还把“真实病例分析”当作吸睛卖点,通过公开诊疗过程、展示患者相关画面来提升内容“真实感”,可患者的隐私却在这个过程中被忽视了。
当医疗科普与流量追求交织,究竟该如何守住边界,让患者的隐私得到保障?
大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